Wiki

by yszheda

View project onGitHub

Conductor History

From << I Grandi Directtori d'Orchestra >> by Enrico Stinchelli

解釋名詞

歷史導言

  • Sciamano 薩滿(來自通古斯語)極有可能是樂團指揮者的先祖。
  • 古埃及首次出現早期的指揮。
  • 指揮的「手的技巧」(Chironomia)在古印度和埃及被使用過。
  • 16世紀,波隆那的Domenico Gabrieli (1651-1690)和威尼斯的Andrea Gabrieli (1510-1586)決定性地引進「音樂會的老師」。

1600年:拍子、總譜、數字低音

  • Agostino Pisa於1611年發表《音樂的節拍》,強調了抬/打而非打/抬的動作連續性。
  • Adriano Banchieri於1614年發表《音樂論章》,確定了拍子的兩種速度之間的區分。
  • 在1577年於威尼斯發表的牧歌集中,Cipriano de Rore就採用了總譜。

一部抒情歌劇的演奏排練和指揮

  • 1608年,Claudio Montevrdi在曼托瓦上演Arianna,花了五個月時間排練。
  • 作曲家被樂長替代,樂長是劇院所有節目的真正主管,一般由第一小提琴協助。
  • 巴黎歌劇院的樂長——「打拍子的人」,可追溯至法國皇家樂師Giovanni Battista Lully。
  • Lully在1687年1月8日慶祝路易十四病癒的音樂會上指揮《感恩讚(Te Deum)》時,被指揮棒砸傷腳,三個月後因壞疽而死......

1700年:自己作曲、自己演奏

  • Antonio Vivaldi於1716~40年間,在仁愛音樂學校擔任音樂會和合唱隊教師,其他優秀教師有Antonio Caldara、Baldassare Galuppi、Hasse、Legrenzi、Dominico Scarlatti、Traetta等。
  • Johann Sebastian Bach在1714年稱為魏瑪宮廷的樂團首席和科登的樂長後,於1723~50年間擔任萊比錫的教堂領唱之職(泰勒曼拒絕了這一職務)。
  • 1749年J.S.Bach視力惡化,由英國醫生John Taylor作外科手術,導致雙目失明。兩年後同一位醫生又給Haendel作了同樣地手術......
  • 泰勒曼(Gerog Philipp Telemann)首創了第一個在德國爲公衆舉辦音樂會的音樂社團。
  • Telemann最終定居漢堡,擔任約翰教堂的領唱及五所主要教堂的音樂指導。1723~38年間他在漢堡的音樂活動引起了歐洲主要音樂家門對該城的極大興趣。
  • 從1728年起,Reinhard Keiser在漢堡與Telemann合作。Keiser以前是哥本哈根皇家禮拜堂的樂師,每年為甘塞馬爾克劇院創作四至五部歌劇,為德國的音樂話劇提供了最初的完整範本。
  • 樂長Agostino Steffani在因有Leibniz而出名的漢諾威宮廷服務。
  • Georg Fridrich Haendel是Steffani的繼任者,但從1719年起,他成了設在海曼爾基特劇院的倫敦皇家音樂學園的指揮。
  • Haendel與大協奏曲之父Arcangelo Corelli在羅馬的合作與衝突。
    • Corelli從1675年起定居羅馬,受到Pietro Ottoboni和Benedetto Pamphili兩位主教的庇護,也為極開明的瑞典女王克莉斯蒂納所尊重。1687年,趁著英國使團訪問羅馬的機會,Corelli成功地指揮了由150件樂器組成的絃樂團,里阿里奧宮音樂學院視他為「明星」。
    • 1707年5月到1708年11月期間,Haendel為Francesco Ruspoli侯爵服務,任務是每週至少譜出一部世俗的清唱劇。
    • 1709年4月8日,在聖使徒廣場的博尼利宮,準備上演Haendel的第二部歌劇《La Resurrezione》,Haendel因不滿意Corelli的演奏方式而發生爭執。
  • Haendel「自己作曲、自己演奏」的大事件:
    • 1741年末到1742年初在都柏林的巡迴演出。
    • 1742年4月13日的《Messaih》演出。
    • 1749年4月27日,慶祝1748年10月英法奧於Aix-la-chapelle簽訂合約、奧地利繼位戰爭結束的慶典上演出《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 從1731年起,Johann Adolph Hasse(其妻為著名歌唱家Faustina Bordoni)被任命為駐德累斯頓的薩克森選帝侯的樂長。其優秀樂手有:小提琴家Johann Georg Pisendel和Jean-Baptiste Volumier、長笛家Pierre-Gabriel Buffardin和Johann Joachim Quantz、既是魯特琴優勢雙頸魯特琴的演奏家Silvius Leopold Weiss和低音提琴手Jan Dismas Zelenka。
  • Johann Gottlieb Graun為普魯士國王費德里克二世的宮廷樂長和首席。其優秀樂手有:大鍵琴家C.P.E.Bach、小提琴家Frantisek、Jan Jiri和Joseph Benda,還有宮廷作曲家Johann Friedrich Agricola等。

1750年:第一小提琴手壓過了樂長

  • 從1745年起,Johann Stamitz(原名Jan Stamic)就是曼海姆宮廷的第一小提琴手和室內樂指揮。
  • Stamitz在Vivaldi、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和Niccolò Jommelli留下的基礎上,最終確立了四樂章的古典交響曲形式。
  • Stamitz在曼海姆開辦學校,該校既是現代交響曲的旗手,也是管弦樂團新風格的開創者。
  • Stamitz的學生Christan Cannabich在從1757年成為第一小提琴手後,於1774年被任命為器樂音樂指揮。
  • Cannabich可視爲是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管弦樂團指揮。他也是Mozart極為尊重的朋友。

義大利「樂長」的輸出

  • Niccolò Jommelli在1753~69年間,在斯圖加特的維藤堡大公爵那裡作樂長,十分注重從管絃樂的整體中汲取所有可能的戲劇音樂和標題音樂的東西。
  • Jommelli在曼海姆樂團高超技巧的基礎上,進行了力度、音色和表情效果的實驗:
    • 十分注重漸強
    • 通過多種音色的混合,開發了管樂器,使它們在樂團中有了自己的地位
    • 通過自己的曲目(特別是歌劇),建構出發音更清楚更複雜的和聲結構。在其中,樂團和人聲一樣承擔了極為重要的職能。
  • Tommaso Traetta更注重管弦樂團色彩和力度。他在1758~65年間擔任帕爾馬宮廷的教堂樂長。Traetta在受到Gluck歌劇改革運動的影響和Mozart喜歌劇傑作的奇妙靈感的啟發之後,在心得戲劇表現力方面和樂器安排的現代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Giovanni Paisiello在1775年取代Traetta的聖彼得堡的教堂樂長和意大利歌劇總監的職務。Paisiello有品位地、和諧精細地創造了他歌劇中的開場交響曲,賦予管樂器支撐人聲的任務:無論是在喜歌劇還是在莊歌劇中,他都賦予主奏部以活力和重要性。
  • Valentino Fioravanti是里斯本聖卡洛斯劇院(1803~07年)和在羅馬聖彼得(從1816年起)的樂長。
  • Ferdinando Paër是帕爾馬、維也納、德累斯頓(1803~06年)和拿破崙宮廷(1807~12年)的教堂樂長,從1812年接替Gaspare Spontini任巴黎的意大利劇院指揮。

Gluck, Haydn, and Mozart

德國指揮學派(1750-1900)

  • Johann Adam Hiller是德國指揮學派的開創者。
  • Bernhard Anselm Weber:1792-1821年任柏林國家劇院指揮,是帶鍵盤的弦樂器xänorphika的演奏家。

Louis Spohr —— Mozart的學生

Carl Maria von Weber —— 一位自由的指揮

指揮的職業化 —— Mendelssohn

Mendelssohn和Wagner之間 —— Ferdinand Hiller, Julius Rietz, Theodor Eisfeld

Wagner:《論指揮(Über das Dirigieren)》

在Wagner的軌道上

德國指揮學派(1900-1987)

奧地利指揮學派(1750-1987)

意大利指揮學派(1800-1987)

法國指揮學派(1800-1987)

  • Francois-Antoine Habeneck
    • 第一個在法國指揮了貝多芬的所有交響曲
  • Hector Berloiz
  • Gaspare Spontini

交響音樂會的創辦與發展

  • Jules Étienne Pasdeloup
    • 1852年創辦「青年藝術家協會」,1856年它更名爲「帝國音樂學院音樂協會」
    • 「古典音樂大衆音樂會」誕生
    • 創辦「法朗克音樂節」
  • Charles Lamoureux
    • 1881年創辦「新音樂會」(即後來所稱的「Lamoureux音樂會」)
    • 首次把Wagner介紹給法國人
  • Édouard Colonne
    • 1873年與出版商哈特曼合作創立「民族音樂會」,後來改稱爲「夏泰萊特音樂會」,最後定名爲「Colonne音樂會」
  • Édouard-Marie-Ernest Deldevez
  • Camille-Paul-Alexandre Chevillard
  • André-Charles-Prosper Messager

鑽石的頂尖:1900~1987年

  • Pierre Monteux
  • Charles Münch
    • 1967年和Baudo一起創辦巴黎管弦樂團
  • Roger Désormière
  • Albert Wolff
  • Paul Paray
  • André Cluytens
    • 第一位受到拜羅伊特邀請的法國指揮家
  • Georges Prêtre

一種走向沒落的風格

  • Jean Martinon
  • Pierre Dervaux
  • Serge Baudo
  • Reynald Giovaninetti
  • Michel Plasson
  • Alain Lombard
  • Jacques Delacôte
  • Sylvain Cambreling

瑞士指揮學派(1900-1987)

  • Ernest Ansermet
    • 莫特爾、尼基什和魏因加特納的學生
  • Friedrich Hegar
  • Volkmar Andreae
  • Otto Ackermann
  • Peter Maag
  • Silvio Varviso
  • Charles Dutoit
  • Armin Jordan

英國指揮學派(1800-1987)

  • Michel Andrew Costa
    • 師從其父Pasquale,是Leo的學生,還在外祖父Tritto、Furno、Zingarelli和Crescentini那裏學習過
  • Charles Hallé
  • August Friedrich Manns
  • Henry Joseph Wood
  • Thomas Beecham
  • Adrian Cedric Boult
  • Eugène Goossens
  • Malcolm Sargent
  • John Barbirolli
  • Colin Davis
  • Reginald Goodall
  • John Pritchard
  • Charles Mackerras
  • Edward Thomas Downes
  • Andrew Davis

荷蘭指揮學派(1800-1987)

  • Wouter Hurschenruijter
  • Josef Willem Mengelberg
  • Eduard Alexander van Beinum
  • Bernard Hatink
  • Willem van Otterloo
  • Edo de Waart
    • 費拉拉學派
  • Hubert Soudant
    • 費拉拉學派

俄羅斯指揮學派(1800-1987)

  • Anton Rubinstein
  • Nikolai Rubinstein
  • Eduard Francevic Napravnik

二十世紀俄羅斯傑出指揮家

匈牙利指揮學派(1900-1987)

  • Jànos Ferencsik
  • Antal Dorati
    • 曾師從巴托克和柯達伊
  • Ferenc Fricsay
  • István Kertész
  • [立體聲的魔術師]Georg Solti
  • Miklós Erdélyi
    • 費倫奇克的學生
  • Zoltán Pesko
    • 師從切利比達克、費拉拉和布列茲
  • Peter Eötvös
    • 師從斯托克豪森和布列茲,在達姆斯塔克和科隆學習
  • Adam Fischer
    • 史瓦勞斯基和費拉拉的學生

東歐指揮學派(1900-1987)

南斯拉夫

  • Lovro von Matačić
  • Berislav Klobucar
    • 師從Matačić和克勞斯

捷克

  • [捷克樂團指揮始祖]Václav Talich
    • 1903~08年任柏林愛樂第一小提琴手
    • 1919~41年指揮布拉格捷克愛樂
  • Karel Ančerl
    • Talich學生
    • 重建捷克愛樂樂團(1950~68)
  • Jeronym Rafaël Kubelík
  • Vǎclav Neumann
  • Zdeněk Maćal

羅馬尼亞

  • [羅馬尼亞音樂之父]Georges Enesco
    • 早期曾在維也納師從黑爾梅斯貝格和福克斯,後又在巴黎音樂院師從托馬斯、馬奈斯和佛瑞
  • Georges Georgesco
    • 在柏林師從Becker,後又在萊比錫當尼基什的助手
  • Jonel Perlea
  • Constantin Silvestri
  • Sergiu Celibidache

波蘭

  • Arthur Rodzinski
    • 在維也納曾得到Sauer、施雷克和Schalk的悉心指導
  • Paul Kletzki
  • Witold Rowicki
  • Stanislaw Skrowaczewski
  • Henryk Czyz
  • Andrzej Markowski
  • Marek Janowski
  • Kazimierz Kord
    • 與Ghiaurow和Crespin合作於1979年爲Decca錄製了世界上第一張馬斯奈的歌劇《堂吉訶德》的唱片

芬蘭指揮學派(1900-1987)

  • [芬蘭指揮家之父]Robert Kajanus
    • 曾在萊比錫隨賴內克和李希特深造
    • 是西貝柳斯的朋友和崇拜者
  • Paavo Berglund
    • 左手執棒
  • Okko Kamu
  • Leif Segerstam

西班牙指揮學派(1900-1987)

  • José Iturbi
  • Ernesto Escriche Halffter
  • Ataulfo Argenta
    • 1944年創辦馬德里室內樂團
  • 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
  • Jesus López Coboz
  • Luis Garcia Navarro
    • 師從費拉拉和斯瓦洛夫斯基

美國指揮學派(1900-1987)

  • 美國音樂風格的形成、音樂出版社和音樂書店以及帶有教學性質的音樂社團相繼誕生:
    • 第一家音樂書店於1783年誕生於費城
    • 1815年在波士頓成立亨德爾-海頓社團
    • 1820年在費城成立了「音樂基金社團」
    • 1842年在紐約成立了愛樂社團
  • [先驅者]Theodore Thomas
  • Serge Kossevitzky
    • 節奏自由
  • Leopold Stokowski
    • 在美國首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馬勒《千人交響曲》和勳伯格的《Gurrelieder》

一流指揮

特點:

  • 對音響的特意追求
  • 將節拍處理得十分緊湊
  • Fritz Stiedry
  • Fritz Reiner
  • George Szell
  • Eugene Ormandy
  • Alfred Wallenstein
  • Efrem Kurtz

命運的力量

  • Dimitri Mitropoulos

音樂的樂趣

  • Leonard Bernstein

檢閱星條旗

  • Charles Dean Dixon
    • 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黑人樂團指揮
  • Erich Leinsdorf
    • 1934~37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擔任瓦爾特和托斯卡尼尼的助理指揮
  • Thoms Schippers
  • André Previn
  • Lorin Maazel
  • Julius Rudel

年輕的指揮家

  • James Levine
  • Eduardo Mata
  • Michael Tilson-Thomas
  • Lawrence Foster
  • James Conlon

日本指揮學派(1900-1987)

  • [鼻祖]山田耕莋(Kosaku Yamada)
    • 1915年在東京創建愛樂樂團
  • 齊藤秀雄(Hideo Saito)
    • 東京桐朋學園創始人
  • 渡邊曉雄(Akeo Watanabe)
    • 齊藤秀雄的學生
    • 創建日本愛樂交響樂團
  • 岩城宏之(Hiroyuki Iwaki)
    • 渡邊曉雄的學生,也曾師從齊藤
  • 小澤征爾(Seiji Ozawa)
    • 東京桐朋學園學生
    • 師從卡拉揚
    • 1961~62年和1964~65年兩度在紐約愛樂樂團擔任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揮
    • 創建了由他定期指揮的日本新愛樂樂團
  • 沖山一義(Kazuyoshi Okiyama)
    • 齊藤的學生

以色列指揮學派(1900-1987)

  • Gary Bertini
    • 曾在巴黎師從布蘭格、梅西安和奧乃格
    • 創辦以色列室內樂團
  • Daniel Baremboim
  • Eliahu Inbal
    • 費拉拉和切利比達克的學生
  • Uri Segal
  • Daniel Oren

非凡的指揮家

指揮和「他」的樂團

  • Johann Strauss、Joseph Strauss、Eduard Strauss
  • Arthur Fiedler
    • 1924年創建波士頓小交響樂團
  • Paul Sacher
    • 1926年創辦巴塞爾室內樂團
    • 1941年創辦蘇黎世音樂學院
  • Rudolf Baumgartner
    • 與小提琴家Schneiderhan一起於1956年創辦琉森音樂節絃樂團
  • Victor Desarzens
    • 洛桑室內樂團
  • Kurt Redel
    • 於1952年創辦了「爲了藝術」管弦樂團
  • René Clemencic
    • 於1969年創辦Clemencic樂團
  • Renato Fasano
    • 於1948年創辦「羅馬演奏大師室內樂團」
  • Angelo Ephrikian
    • 1947年創建意大利第一室內樂團——威尼斯流派
    • 1978年改組了米芝安傑利樂團
  • Claudio Scimone
    • 1959年創辦了「Veneti獨奏者」樂團
  • Jean-Francois Paillard
    • 1953年創辦Paillard樂團
  • Neville Marriner
    • 1959年創建了聖馬丁室內樂團

指揮台的誘惑

  • 鋼琴家
    • Edwin Fischer
    • Carlo Zecchi
    • Géza Anda
    • Philippe Entremont
    • Christoph Eschenbach
    • Maurizio Pollini
    • Vladimir Ashkenazy
  • 小提琴
    • Willi Boskovsky
    • Yehudi Menuhin
    • Uto Ughi
    • Salvatore Accardo
  • 中提琴
    • Rudolf Barshai
  • 大提琴
    • Mstilav Rostropovitch
    • Antonio Janigro
  • 低音提琴
    • Franco Petracchi
  • 歌唱家
    • Peter Schreier
    • Placido Domingo

作曲和指揮

  • Bruno Maderna
  • Stockhausen
  • Paul Mefano
  • Réne Leibowitz
  • Pierre Boulez
  • Friederich Cerha
  • Lukas Foss
  • Luciano Berio
  • Penderecki
  • Franco Mannino

神童

  • Willy Ferrero
  • Prerino Gamba

指揮台上的丈夫

  • 塞拉芬 & 女高音Elena Rakowska
  • 克勞斯 & 羅馬尼亞女高音Viorica Ursuleac
  • Henry Lewis & 次女高音荷西
  • Richard Bonynge & 女高音蘇莎蘭
  • Julius Rudel & Beverly Sills

文獻學派

  • Wanda Landowska、Thurston Dart和Alfred Deller
  • 主要中心設在倫敦、維也納和阿姆斯特丹
  • 重要指揮及其樂團的概況:

女指揮家

  • Elisabeth Kuyner
  • Sarah Caldwell
  • Eve Queler
  • Judith Somogi
  • Camilla Kolchinskaja
  • Iona Brown
  • Jane Glover
  • Claire Gibault
  • Giannella De Marco

世界著名的管弦樂團